中國電商網(www.54330311.com)11月11日消息,據新浪科技報道,此時此刻,各家電商平臺已經發布了多份捷報。破紀錄并不稀奇,重點在于破紀錄的速度和幅度。
2009年誕生起,雙十一這個商家策劃出的節日規模愈加盛大。而到今日,除電商平臺混戰之外,雙十一的“剁手”文化還滲透到各種可以產生買賣地方,同時,跨過大山大海,在海外迎來愈加廣泛強烈的回響。
八千公里之外的澳大利亞,知名保健品牌Swisse三個多月之前開始策劃天貓的雙十一活動。當地物流企業EWE,同時也是菜鳥網絡GFC(全球訂單履約中心)的合作方,也在三個多月前準備今年的訂單。而早在五月,澳大利亞最大的連鎖大藥房Chemist warehouse(以下簡稱“CW”)便已著手謀劃今年雙十一的玩法。
對這些海外企業來說,由中國電商平臺策劃的購物狂歡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機遇。而對于國內的電商平臺,跨境業務也正輸出越來越喜人的業績。
為雙十一備戰于半年前
在悉尼的門店,CW接受了新浪科技等一行媒體的采訪。
2015年9月22日晚,CW與天貓國際在北京簽署獨家戰略合作協議,當時CW宣布,將于2015年雙十一前在天貓國際正式開店,與諸多已入駐的澳洲品牌一起全力參加2015年全球化雙十一。
然而當真正第一次體驗到雙十一的火爆之后,CW或許才意識到自己所謂“全力參加”仍然準備不足。
CW中華區COO Nancy笑著回憶道,在首個雙十一的中午時段,CW便差不多賣空整個倉庫的備貨。而在2016年,CW交易額在11日23點時突破億元人民幣,成為天貓國際唯一一個交易額破億元的商家。
嘗到甜頭增加了CW備戰雙十一的積極性,同時前兩年積累的經驗也給今年的戰役做出知道。Nancy介紹,今年5月份CW便已經策劃雙十一的玩法和備貨量,6月份開始訂貨,7月份就開始把貨發到國內保稅倉。
同樣嘗到雙十一甜頭的還有澳大利亞保健品品牌Swisse、Life-Space。
Swisse在2015年年底與天貓方面接觸,在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之后,其天貓國際海外旗艦店在2016年3月上線,且開店第一年,銷售額便突破億元大關,成為天貓國際保健行業唯一破億的單品牌旗艦店。
為籌備今年的雙十一,Swisse三個多月前便將準備產品發往中國。他們預計,今年銷量至少可以翻倍。
Life-Space也早早開始雙十一的籌備。作為一家澳大利亞的家族企業,Life-Space近年來發展迅速,而這正是得益于中國市場。據其常務董事Ben Mcharg介紹,過去四年里,Life-Space的營收從600萬澳元一路飆升到7200萬澳元,中國市場目前對其貢獻的營收占比達到60%。他們預計,這一份額不久便會達到70%以上。
當被問及對今年雙十一的業績期望時,Ben也預期會實現100%的增長。
中國市場帶動海外物流迅猛發展
比商家更繁忙的是物流企業。
澳大利亞物流企業EWE是菜鳥網絡GFC的在悉尼的合作方。據其 CEO王晨介紹,雙十一單量非常驚人,因為澳大利亞是一個相對人口很少的一個國家,在中國印象中可能并不是很大的單量,到了澳洲人印象中,則需要用 “amazing”來形容。
在去年的雙十一,EWE的全部管理層都投入到一線的工作當,而今年的訂單量預計遠超去年,他們已經提前三個月開始準備。EWE準備好了額外的打包臺,并且專門招聘了合同工加以訓練。在其一萬平米的庫房里,已經有天貓國際商家的貨物堆堆擺放。
不過EWE也坦承,電商是一個難以理性預測的行業,雖然已經有精細的準備,但計劃“只能定八成”,到最后一天,預測的數據都會變化。據其預測,今年雙十一的訂單量最大會是去年三倍——如真有如此大的單量,EWE已準備好抽調其他城市的工作人員來悉尼應急。
與EWE類似,遞四方速遞也早為雙十一籌備,只不過前者主要處理澳大利亞發往國內消費者的訂單,而遞四方的服務對象則為澳大利亞“海淘”國內貨品的華人。
遞四方為跨境電商提供全球物流和全球倉儲服務的物流方案提供商,2016年獲阿里巴巴集團旗下菜鳥網絡投資,成為阿里集團實現“買全球、賣全球”戰略的物流伙伴。在澳大利亞,遞四方通過線上購買、線下取貨相結合的模式提供服務。
據介紹,遞四方為雙十一的準備在多方面,包括在9月份進行擴倉,將原來不到2000平米的倉庫擴到6000平米;增加運送車輛;尋找第三方公司來解決其自身難以覆蓋的小區域的派送;和所有自提點打招呼,要求對方預流好足夠的位置來消耗包裹。
此外,遞四方包好60架貨機來服務從中國到全球的出口業務,而去年準備的貨機不到20架。
海外雙十一的熱度升溫,由此可見一斑。
跨境電商的機遇與挑戰
海外商家與企業對雙十一的早早謀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市場蘊藏的巨大機會,以及中國跨境電商貿易的迅速發展。
據商務部最新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7年秋季)》,今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3.6萬億元,同比增長30.7%。國際郵政公司發布的2016年跨境電商消費者調查顯示,在跨境電商消費者最常購物的商家來源地中,中國排名第一,占比為26%。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演講中多次表示,中國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個引擎會帶動世界經濟,對全球中小企業都將意味著巨大的機會。而在賦能到國外中小企業的同時,跨境業務也成為拉動國內電商平臺業績的新引擎。
Analysys易觀報告統計顯示,各電商平臺的跨境電商業務在今年618期間成績亮眼。天貓國際在618當天成交同比大漲500%;京東全球購在618期間用戶比去年同期翻倍,自營客單價超過去年同期30%以上;網易考拉海購618當天,銷售額也大幅上漲,而不出意外,零點過后,他們的跨境電商業務會交出一份更亮眼的成績。
然而機遇總伴隨挑戰,阿里巴巴澳大利亞新西蘭總部負責人周嵐在介紹開拓澳洲市場的難點時提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是一種挑戰,我們從杭州對本土的理解,以及澳洲本土的商家對中國市場的理解,這里面都是有差距的。”同樣,澳大利亞商家也向新浪科技表示,不理解中國的一些情況,甚至中國市場貢獻一大半營收的Life-Space不明白產品銷量“為什么好”。
跨境業務飛速發展,而前方,道路仍長。